有福之人不追随世界的潮流 | 诗篇第一篇深思默想系列(2)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篇 1:1-2 和合本)

不随从恶人的计谋,不站在罪人当中,不跟好讥笑的人为伍,却喜爱上主的律法,日夜默想,这样的人多么有福!(诗篇 1:1-2 新普及译本)

Blessed is the man who walks not in the counsel of the wicked, nor stands in the way of sinners, nor sits in the seat of scoffers; but his delight is in the law of the Lord , and on his law he meditates day and night.(Psalms 1:1-2 ESV)


这里从消极(第1节)与积极(第2节)两面形容这蒙恩之人。他是一个不行在不敬虔之人的计谋里的人。他领受更智慧的谋略,行走在主他的神的诫命中。对他来说,敬虔的道路就是平安愉快的道路。带领他脚踪的是祂的话语,而不是属肉体之人狡猾邪恶的诡计。外在行为的改变,不敬虔行为的脱除,都是内在恩典的丰富标记。

再注意下一句:他不站在罪人的道路中。和过去相比,他现在对他的同伴更精挑细选。他自己虽是罪人,但现在已是蒙宝血洗净、蒙圣灵重生、内心更新的罪人了。他既靠祂丰富的恩典站在义人的会中,就不敢再与作恶的群众为伍。

他再说:不坐在亵慢人的座位上。他在无神论者的嘲蔑中得不到安息。任凭别人嘲笑罪恶、永恒、地狱与天家、以及永生神,这人已经学会比不信者更好的处世哲学,也极敏锐于祂的同在,以致无法再忍受听人亵渎祂的圣名了。亵慢人的座位可能高高在上,却非常靠近地狱门口;让我们远避它吧!因为它很快就化为虚无,坐在其上的人将被吞灭。——司布真


诗人嘱咐敬虔的人要警惕罪恶的诱惑……但躲避恶人并非易事,因为我们在世上生活与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完全远离他们亦非易事,诗人在这里使用了多种表达,以加重他劝勉的分量。

在诗人生活的年代,敬拜主的虔诚人必须要将自己从不虔之人中分别出来,过敬虔的生活。今天的世界更加败坏,我们更应当谨慎地躲避充满危险的社会,以使自己不被玷污。然而,这里不仅要求有忠心的人远离不敬虔的人,远离被罪腐蚀的恶人,他的劝勉也在进一步暗示:每一个人都必须小心谨慎,不能自甘堕落,不能不敬不虔。——加尔文


恶人是那样一些人:他们不屑于寻求认识上主;心不敬虔,想当然地以为世界并没有什么创造主;他们宣称我们眼前所见的秩序和美都是偶然形成的;他们企图剥夺他们的创造主的一切权能,叫祂无权判断一个人是活在义中或活在罪中,所以,他们硬说人的出现和消失完全都是基于自然律的运行。这种人的思虑全都是反复无常、含含糊糊、摇摇摆摆,总在老路上和老地方徘徊;他们永远都找不到安息之处,因为他们的思虑得不出任何确定的结论。他们陷在自己的思想体系里……他们的不敬虔就在于不依靠上主自身的启示来认识祂,而是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来衡量祂……人若不随从恶人的这类思虑,甚至连随从的念头也没有,这人就有福了。——波提亚的希拉流


义人的道路,一步进一步地与恶人有分别。他不从恶人的计谋,即不行他们的恶事;不站他们的道路,即不采取他们的原则;不坐他们的座位,即定意不选择他们为同僚。——《圣经新释》


我们必须与世界分别(第1节)。凡是叫我们与祂隔绝、或者是使我们不顺服祂的事物,就是世界。分别并不是隔离,而是接触,却不被玷污。罪通常是个渐进的过程。注意第一节中罪人每况愈下的光景。他先是行走、站立,然后是坐下。渐次地被世界所同化,这是逐渐发生的。我们与世俗为友,受世界玷污,爱世界,被同化,最终与它一起被定罪。罗得是个世俗化的实例。他望向所多玛,朝着所多玛挪移帐棚,住在那里,失落一切。——威尔斯比


(“走”、“站”和“坐”)这三个动词全部都是完成式,强调敬虔的人从来不涉及任何沾染罪恶的事。这三个描述并不代表恶人的三种活动,或从走到坐的渐进加强的发展,或恶人堕落活动的增强。这反而是同义平行体,深刻地描绘全部的罪恶。关于与此相反的用法,即全然效忠上主,见:申命记六章7节。——范甘麦伦


计谋、道路和座位,让人注意到思想、举止和所属三个范畴,这是一个人基本效忠对象之范畴,希伯来文的动词带有决定性的含义(完成式)。表面看来,此处的动词似有一渐缓过程,由行走到坐下,但若要从这一点看出教训,未免太过牵强,因为这个旅程一开始方向就错了。不过,这三句话显然指出了人离开神的三个层面,或可说三种程度;它从三个层次描述人如何效法世界:接受其建议,运用其方法,并且采纳其最糟的态度──因为亵慢人若不算是最穷凶恶极的人,必可算是最难悔改的人了(箴3:34)。——柯德纳


“不从”、“不站”、“不坐”显示我们的独特性,须在日常生活中彰显出来。——《21世纪圣经新释》


这个“不”字,就如这一篇诗后面提到的义人和恶人的对照一样,是为了要凸显“定义”的重要。经文中所阐述的信仰与生命往往是由“不是这样”,“而是那样”的对照组成的。在一个比较广的层面上看,诗人们这种态度,正向所有的现代主义发出挑战,从自由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都包括在内。这些主义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不肯承认有客观的眞理及错谬的观念。在个人的层面上,这篇诗挑战每一个读者,在各种清楚界定的信靠和行动上,要重复不断地去作抉择。——威尔克


他一见到他们,就远远躲避。他们所做的,他不做。——马太·亨利


[ 本系列摘编自司布真《大卫宝库(1)》、加尔文《诗篇注释》、马太·亨利《诗篇注释》、范甘麦伦《诗篇注释》、威尔克《圣经信息系列:诗篇(上)》、柯德纳《丁道尔旧约注释:诗篇(上)》、马克·富塔托《房角石圣经注释:诗篇》、欧尔顿《天道研经导读:诗篇》、张国定《天道圣经注释:诗篇(一)》、邝炳钊《明道研经丛书:诗篇(一~二十篇)》、《ACCS 诗篇1-50篇》、《圣经新释》、《21世纪圣经新释》、威尔斯比《永恒的赞美》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