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你工作的真正动力?

本文摘编自提摩太·凯勒、凯瑟琳·阿尔斯多夫《工作的意义》(上海三联书店,2016.10)

现如今,热忱一词随处可见。满腔热忱之人无论做什么都能脱颖而出。但热忱也分不同的来源和种类。有时它所激发的狂热行为深植于对失败的恐惧甚于对成功的追寻。这种热忱虽能激发巨大的能量,但从基督教角度来看,却是一个假象。这种被工作背后的工作所驱动的热忱无法持续,就像一支残烛在熄灭前迸出的最后一闪。

多萝西·塞耶斯指出了工作中的伪热忱。她在《信仰还是混乱?》一书中阐述了传统的七宗罪,包括通常译作“懒惰”(sloth)的“怠惰”(acedia)。塞耶斯认为这是对“怠惰”一词的误解,因为人们常常用“懒散”(laziness)来定义“懒惰”,这并未表达出“怠惰”的本质。她认为“怠惰”意指单靠成本效益分析来计算“于我何益”的人生。她写道:“无所信,无所爱,无所恨,无所追寻,生无所求,仍旧活着的原因是因为死亦无所求。我们对此并不陌生,只是或许尚未意识到它也是重罪。”

塞耶斯进而写道,怠惰之人狂热追逐自我需要、安逸和利益,其外在表现并不一定懒惰。事实上,这类人通常十分活跃。但塞耶斯认为,怠惰是“空虚灵魂之罪”,它使你暴露于众罪之中,使那些罪成为你工作的动力。

怠惰之罪最擅长的手段之一,就是用风风火火的身体行动来自我粉饰。我们以为身无闲时即可救我们脱离怠惰之苦……暴食营造出吃喝玩乐的欢愉气氛,奔走于不同的良辰美景之间……贪婪驱使我们早早起床,鼓足干劲投入到一天忙乱的工作中;嫉妒促使我们四处传播流言蜚语,气急败坏地写告状信,打探小道消息,翻看办公桌下的纸篓;暴怒十分巧妙地说服人们,在这个充满恶人与恶魔的世界中,唯一的生存之道是不断地大声诅咒:“全世界都是畜生和恶棍”;色欲将毫无生机的滥交伪装成身体的活力四射。其实,以上种种都是在掩饰我们内心、头脑和灵魂怠惰的空虚……在世上它自诩为宽容,在地狱它叫作绝望。

我认为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偶像崇拜的本质。如果不为一个超越自我的目标而奋斗,一切工作动力都将源于另外六宗罪中的某一种。你可能工作分外勤奋只是为了出人头地,或出于骄傲想要证明自己,或为了满足贪欲及纵情饕餮。简言之,怠惰是最难察觉的一种偶像崇拜。它把那愤世嫉俗的自我摆在生命的中心。一旦陷入怠惰,你会放任最可怕的恶行和罪行,成为工作主要的推动力。

《指环王》三部曲的主要情节是围绕一个极具腐蚀力的魔戒展开的。人一旦戴上这枚戒指,权力意志就被放大,人心会越发邪恶。书中对那位反复戴上魔戒的霍比特人的描写是: “在戴上魔戒的瞬间,你成为唯一真实的存在;成为这个幽灵般世界中一块微小、黑暗、坚挺的岩石。其他的一切都变得影影绰绰,朦朦胧胧。”

我们身处的当代文化在某些方面就好比这枚魔戒,放大了人类内心深处自私自利的罪性,并且一再重申:无人有权为我判定是非——不存在高于自我选择的标准或权威。我们的意识和需要比任何外在更为真实;我们无需顺服于其他事物,我们自己的幸福快乐是最重要的;我们无需为任何事物放弃自由。但圣经对热忱的定义——思想耶稣的受难——是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自由。

《罗马书》12章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阐述了这条真理。保罗在这章的开始说: “所以弟兄们,我凭着上帝的仁慈劝你们,要把身体献上,作圣洁而蒙上帝悦纳的活祭;这是你们理所当然的事奉。”(罗12:1)保罗使用的是祭祀语言;他启发我们思考献祭的朝拜者。他在此处谈论的不是犯罪后与神和解的赎罪祭,而是燔祭——从牲畜中选取一只强壮、没有残疾的祭牲。燔祭表达了献祭者对上帝的绝对忠诚,仿佛在说:“我的一切都是你的,毫无保留。”这是热忱的一种表现。

事实上,“活祭”一词的吊诡之处在于祭牲本是要被杀死的。这也是祭牲的本意。对上帝的子民说,“愿你们成为活祭”,注定是一条坎坷之路;你当不断舍弃自己的好处,向神而活,这才是蒙神悦纳的热忱。但这是怎样一种状态?《罗马书》12章余下的部分对此展开了论述,其中一节经文细致地描述了活祭的状态: “殷勤不可懒惰,心灵要火热,常常服事主。”(罗12: 11)此节经文有两点特别之处。

● 首先,“殷勤”(zeal)一词的希腊原文兼具紧迫和勤奋之意。它可能是某种狂热的状态——无重点、无原则的十万火急;也可以形容磨蹭拖沓,勤奋却毫无紧迫感。上帝的要求是既有紧迫感又有自律。

● 其次,经文中“心灵要火热”对应的希腊原文,字面上的意思是“有如心灵在沸腾”。成为活祭意味着我们饱含热情、严于律己、具有紧迫感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热忱。

那么,真正的热忱从何而来?保罗在开篇写道: “我凭着上帝的仁慈劝你们,要把身体献上,作圣洁而蒙神悦纳的活祭。”究竟何谓上帝的仁慈,使你能成为活祭——不求自己的益处,放下工作背后的工作,将全部热忱转向上帝?答案自然是耶稣,他是至高的活祭,是上帝的仁慈的最高形式。当你看到耶稣为你受苦而牺牲,当他受难的情景深深刻进你的脑海,你就会清楚自己看重的事物是否仅仅是罪的延伸了。

耶稣为何要受苦?他的热忱与牺牲从何而来?在《约翰福音》中,耶稣望着门徒,对天父说: “我为了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约17: 19)“分别为圣”一词本意是指像奥林匹克选手一样脱颖而出。我们知道,为奥运会训练意味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绝对服从于这一目标;每天的每一分钟、每项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即使承受巨大的痛苦,也无怨无悔。只有凭借这样的热忱与决心,才有望摘得金牌。

耶稣及其受难也是如此。他为拯救我们将自己分别为圣;他失去了一切,忍受着一切,只为实现这一目标。耶稣基督受难是为了你我和天上的父,而不是为了他自己。他是我们的榜样。当耶稣受难那长阔高深的爱打动了你,你在蒙召职位上的工作热忱便会被激发出来。当你意识到他为了拯救你所做的一切,你的骄傲和嫉妒便会消失,不再倚靠更多的金钱、权势或舒适的生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基督徒工作的动力是出于无私奉献的真热忱,而非怠惰利己的伪热忱。你被神国所接纳,因此得到了认可。你在上帝面前得称为义,因而无需再证明自己。你通过死祭被拯救,因而得享自由成为活祭。你拥有永无止息的爱,因此可以不懈地努力工作以回应内心的平安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