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反对虚构类作品吗?

译/王继敏

上次我们一起查考了《圣经》中一处警诫性的经文,它特别适用于改善我们获取信息的媒介结构。这节经文就是《希伯来书》2:1。它鼓励我们聚精会神,不要从十字架上分心走神。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我们正处在“注意力经济”里面,因此这节经文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今天的问题也跟改善我们获取信息的媒介结构有关。它源自一位匿名听众询问基督徒对于虚构类作品的看法。问题是这样的:“派博牧师,您好!我一直在努力领会《提摩太前书》1:4和保罗对‘荒渺无凭的话语’ (译者注:原文myths即神话)的警告。这节经文反对古代神话,但对我们自己的这种被当代神话和小说叙事所充斥的文化又有什么意义呢?耶稣讲过故事。C.S.路易斯写过很棒的虚构小说。《哈利·波特》是最畅销的当代神话系列。所以,考虑到保罗警告信徒不要专注于神话,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文化神话——引人入胜的小说、超级英雄电影和长期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在当今的虚构类作品方面,我们是否面临着某种属灵的危险?”

下面是派博牧师的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好就好在他是要从解经的角度搞清保罗的意思。我们要从这节经文开始,然后把经文与当今的一些事联系起来说。我们先说说新约中“myth(荒渺无凭的话语)”这个词——希腊文是mythos(神话);我们眼前这个词也正是希腊文中的这个词。它在新约中被用过五次:四次在保罗书信中、一次在《彼得后书》中。以下这些就是:

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等事只生辩论,并不发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提前 1:3-4)

只是要弃绝那世俗的言语,和老妇荒渺的话,在敬虔上操练自己。(提前 4:7)

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提后 4:3-5)

所以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革哩底人),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多 1:13-14)

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祂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祂的威荣。(彼后 1:16)

这些是myth一词在新约中的全部应用。如果你们查查第一世纪的希腊词典,它的意思是传说、传奇、是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了虚构性叙事、与事物历史性记述相对立的故事。

使徒们对神话的看法

注意,保罗和彼得既然这样措辞,这个词很显然就是贬义的。如果你们看我刚读到的这五处经文,便会发现神话所关联出来的东西:荒渺的言语只生辩论。它们就像无穷的家谱——它们既不着边际,又不切实际(参见《提摩太前书》1:4)。

保罗在《提摩太前书》4:7称它们为“老妇荒渺的话”。这或许是因为在以弗所教会,我们会碰到容易上当受骗的妇女,她们“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提后 3:7)。换句话说,那里看待事物的方法就是无穷的猜辩,决没有立足在神的真实性上,神话就风靡一时。

神话是不敬且空洞的言辞;它们与在敬虔上操练自己正好相反(参见《提摩太前书》4:7)。它们偏离真道(参见《提摩太后书》4:4)。它们是乖巧的捏造,而不是基于见证人的描述(参见《彼得后书》1:16)。

如果你们退一步想想,就会问:“这在宏观上是种什么情形?” 保罗所称的“管家的职分(oikonomia)”,即神家的计划——也就是信的建立(《提摩太前书》1:4),而神话对此百无一用,这是他的主要难题。我认为这才是他的总结性批评。神话并非在行神要在祂的家所行的事:建立人们的信仰,使他们的脚立在磐石上,坚固他们的信心。

总的来说,那些神话,正如保罗和彼得在他们的书信中所对付的那些荒渺的言语,不只是假话,而且还动摇人心。也就是说,它们一点儿也没有帮人在神的真实性上站稳脚跟。它们只生了辩论和总张着的嘴巴,从未形成对任何事物的认知。

G.K.切斯特顿曾说过,你有很好的理由去张开你的嘴巴(换言之,就是思想开放):你张开嘴巴就是为了咬东西。你不能总是张着嘴巴在周围呆站着。这就是保罗所关切的。我今天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种情况,他们只是对各种可能性总张着嘴巴,但从不合上嘴巴咬住某种坚实的东西。

神话(荒渺的言语)的种类

那今天怎么看待神话一词呢?这个词有普通意义和专业性的文学意义之分。它是一种复合体。例如,《牛津英语词典》中的第二个意义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错误观念。” 这好像在说:“哦,那是个神话。它是一种错误的信仰。” 这么来说,神话就是真实的反面。

一般来说,它可能指各种故事。这些故事也许是真的,会传递真理,会有助于真理的发展,也许是在误导人。

第三,它可能指相当专业的东西——就拿C.S.路易斯和J.R.R.托尔金来说,他们拓展了这个术语的意思,且从事了那种文学作品的写作。他们会说,神话是一个框架,框架里面的终极现实可以采用很多不同的形式去表明、暗示或象征:寓言、史诗、小说、戏剧。从这种专业的角度看,神话就是在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里面的终极叙事,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某一种文学形式。

要读懂路易斯,我们需要抓住真正的要领,他想要说的是基督教信仰是真实的神话。他有篇短文叫《神话成为了事实》,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是一种神话”——如果你停在那里,那它就是异端了(我的意思是,如果只考虑这个词的普通意义的话)。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是一种神话,这神话也是一种事实。将死之神的古老神话并没有止于神话,而是从传奇和想象的天空降临到历史的大地。这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日期、某个特点的地点,随之而来的是可以确定的历史结果。(见C. S. 路易斯《受审的神》,第58-59页)

关于路易斯,我们就说这些。

抵挡真理的故事

保罗曾用过这个词,今天很多人也用它,我们现在退一步看看,是否神话对于热爱真理(亦即真相)的基督徒来说是个问题或危险。我所说的真理是这样的。真理就是神以及神对祂的意念和祂的道路所启示的一切。真理是祂对事物的看法。它可不是人类想象力所能编造的,而神的话才是真实的。

保罗的警告是神话在引导人们远离真理,从而毁灭人们。事实上,神话正在使人们对任何亘古不变的真理漠不关心,并引发无休止的猜测。它们很吸引人。它们在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但并非在帮他们找到某个落脚点。

我身边的人若常常使用那些令人好奇或使人着迷的话语,我就感到紧张。他们从来不论真相的类别:对、错、好、坏、美、丑,只是一味地诱发好奇之心。我认为保罗在以弗所一直在对付这种事。即便能清晰看到神和祂的道路以及祂的意念,他们仍不立足于真理的根基上,总是游移不定。这是我们应该当心的。这也是我今天总结这个问题的方式。

利用故事偏离真理,利用故事将确凿、真正、稳定的事实的观念改换成不确定性来动摇人心,总是会有问题的。“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见《提摩太后书》3:7)。这种事会藉由小说、或电视剧、或电影、或戏剧作品发生。它们到底是在事奉真理还是在偏离真理、贬低真理的重要性呢?

宣讲真理的故事

但我们不能将一切虚构类作品统统归为误导人的神话或动摇人的神话,这也是有原因的。虚构作为一种通向真理的方式已被牢牢地嵌入到圣经之中了。这就是我们还不能丢弃它的原因。神默示了它。神使用了它。例如,耶稣就讲比喻。这些短小的虚构故事的目的就在于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宣讲真理。先知拿单藉着向大卫讲有关羔羊的虚构性故事使他认罪。以赛亚在他的预言中发展了类似比喻的故事,比如《以赛亚书》5:1-6节那里,以色列被比作葡萄园。他不停地在把以色列比作神的葡萄园。

《圣经》每一页都充满着——我是指在字面上充满着——数百个明喻和隐喻,你们可以将它们描述成一幅幅微小的虚构类画面。耶稣说:“我就是羊的门”(约 10:7)。这就是一个小小的虚构类作品。还有,在《启示录》中,耶稣对顺服祂的子民说:“我要叫(你们)在我神殿中作柱子”(启 3:12)。这是一个宣讲荣耀真理的小小的虚构类作品。我不希望像罗得的妻子那样,在要到来的国度里作一根盐柱。这是一幅画面。这是一幅荣耀和真实之物的虚构类画面。这些都是你们所说的微观虚构类作品,它们很显然是在将我们引向真理。并不是所有的虚构类叙事都是反真理的。

四个有关虚构类作品的问题

那么,我们当如何辨别呢?我至少要问四个问题。

1. 我们在读或在看什么样的文学或戏剧作品呢?我们知道它是虚构类作品还是非虚构类作品吗?

2. 我们知道虚构类作品是如何真理或揭示真理或是误导他人的吗?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两点,不要被扭曲现实的世界观所迷惑,去扭曲神原本要显明的真实。要用神的话语所显明的真相去衡量虚构类作品中的描述。

3. 它是否会增加或净化我们对真理的认知和欣赏?我们会更好地了解现实吗?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会像神要我们感知所提到的现实那样吗?

4. 它会不会带给我们一颗对真理更大的爱心——不只是知识,而是对真理的热爱吗?或者说,它会不会动摇我们、使我们对真理的概念更加摇摆、对真理更加怀疑、对真理更加迷惑呢?

使徒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后书》2:10说到,人们在沉沦,因为他们没有“欢迎爱真理的心,使他们得救”(我的翻译)。他没有说人们沉沦是因为他们不晓得真理;他说他们沉沦是因为他们不热爱真理。我们得救取决于对真理的热爱。

这就是保罗对他那个时代神话的极大关切。它们在引导人们偏离真理。它们在贬低真理的价值。它们在敲除信心和敬虔的根基。因此,他们在毁坏人。是的,这种情形能够而且正在今天发生。

[本文来自https://www.desiringgod.org/,由渴慕神事工授权,报佳音翻译、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