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八福”是一套默想材料。我们邀请你借助这些材料,用10天的时间,来深入思想“八福”(太5:3-12)。
以下是第4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鼓励你采用下面的三个步骤来默想“第三福”。
(一)花点时间自己默想“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太5:5)这句话。
借助一些问题来更多思考这句话。比如,想一想:这句经文是如何描述有福之人的?有怎样的应许?这里如何展现蒙福之人与赐福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福分的描写与八福其他的描写有何关系?以及,这句话和你自己有何关联?等等。
使用不同译本的译文,反复阅读或朗读这句话。让自己的心思意念更多沉浸在这句话里。留意这句话带给你的感动,向自己说明它如何及为何感动了你。
(二)阅读下面摘引的文字,来更多思考这句话。
以下的七段引文都与“第三福”有关,出自不同的作者,你可以一边阅读,一边留意找到能够启发你更深入思考的文字。
与你想法相似的地方,你可以看看所读的能否给自己带来更深入和更具体的思考。与你想法不同的地方,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提醒或突破。
当然,你不需要完全认同他们的每一个看法;若是读到特别让你困惑或是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记出来,以后再处理。目前的重点是,借助作者们的洞见来帮助自己更多“进入”这句经文里。
(三)简要记录一下自己默想这句话的收获。
这句经文以及你读的相关文字,在今天给你什么感动、提醒、激励或是安慰?这些感动会激发你怎样向神祷告?或是会催促你在生活中如何应用与实践?……
用类似上面的这些问题来向自己提问,然后把你的回答简要记录下来。或者,你也可以采用任何自己习惯的方式来整理总结自己的收获。
我们也鼓励你,在合适的时机,将你的默想收获与人分享。
以上的三个步骤,你可以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进行,让自己的心思聚焦在“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太5:5)这句话上。
或许,将这三个步骤分散安排在一天不同的时段完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操练持续不断地默想这句经文。
无论如何,都愿你今天从这句经文得着真实的益处。
温柔的人有福了
(一)
主耶稣称温柔的人有福了。他指的是那些有耐心和知足之心的人。他们愿意忍受在地上不受尊重,能够承受伤害却不怨恨。他们不快快发怒。像比喻中的那位拉撒路,他们甘愿等候属于他们的美事。所有这样的人有福了!长远来看他们绝不是失败者。有一天他们必要“在地上执掌王权”(启5:10)。
——莱尔(J. C. Ryle)
(二)
究竟什么是温柔?首先我们应知道温柔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格,不是一种自然而来的性情。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要这样,不仅是几个如此,乃是个个如此,不论他本身原来的气质或心态怎样,他都要“温柔”。
温柔也不是优柔寡断,我是经过考虑才用这字眼的。有些人从不坚持己见,你会说他是何等的温柔,不过,这不是温柔,而只是优柔寡断。
温柔也不单是对人友善,有些人生来便似乎对人友善,但他们不是主所说“温柔的人有福了”的那种人。温柔不是与生俱来的对人友善,或容易与人相处。
温柔也不是个性或性格上的懦弱,更不是一种妥协或“不惜代价去维持和平”的精神。“让我们意见一致,让我们设法除去一切歧见和分裂;除去一切令我们分裂的小事,让我们都对人友善,都时常欢喜快乐。”当有人这样说的时候,我们常会把他视作温柔的人。但这并不是温柔。
温柔是与强大的力量一致的,温柔与权威和权力也一致;我们在圣经中看到的“温柔”之人,例如摩西、大卫、司提反、保罗,还有主耶稣,都是维护真理的伟人。一个温柔的人会坚决持守真理,如有需要,甚至愿为此而牺牲性命。殉道者是温柔的人,但他们永不懦弱;他们是坚强的人,但也是温柔的人。
那么,什么是温柔呢?我想,总结起来,温柔应是对自己有真正的认识。而所谓表达温柔,是在态度和行为上尊重别人。因此温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态度,另一方面是与人相处时的表现。
可见温柔必须随看“虚心”和“哀恸”而来。一个人必须先虚心,然后才懂得温柔;必须先见到自己是个可耻的罪人,才能成为温柔的人;先有这一切,然后才有温柔。
当我真正见到自己的虚心,真正的为自己的罪而哀恸时,便会领略到,这当中必不能有一丝骄傲。一个温柔的人从不因自己感到骄放,也从不荣耀自己。他只感到自己没有一点可夸;他也不作自我表现。这正和今日受人欢迎的心理学相反,今日的人总要“作自我表现”,“要表现自己的个性”;一个温柔的人不想这样。
一个温柔的人照样不为自己求什么,他不会要求得到自己一切的权利,也不会为自己的地位、利益、财物或生活中的身分,提出要求。他就像保罗在腓立比书二章所描写的“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温柔的人已因他的温柔,在生命中承受了地土。一个真正温柔的人,是一个常常感到惬意而又满足的人。
——钟马田(D. M. Lloyd-Jones)
(三)
温柔的人,是那些安静地顺服神的人;他们顺服神的话语,顺服神的权杖,跟随神的指引,遵从神的旨意,并温柔地对待一切人(多3:2)。
他们能够忍受别人的挑衅,却不发火;面对别人的不敬言辞,他们或是安静,或是温柔地回答。他们虽然也会表达不喜悦的心情,但是,他们不会被自己的怒气所辖制;当别人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时候,他们还能够冷静沉着。
他们耐心地谨守着自己的灵魂;而世人却常常会丢失一切所有。他们是温柔的,很少会被人激怒,但是却会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抚慰;他们不愿意报复人,但却愿意不断地饶恕别人。
他们是蒙福的,因为他们对自己、对朋友、对神都是存着欣慰之情。他们适合任何人、环境、条件、同伴;他们平静地面对生,面对死。
——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
(四)
合乎圣经的……温柔并不会使我们变得畏首畏尾,我们反而会因着对上帝和祂话语的敬畏,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
真正的温柔意味着,当自己的声名受到威胁时,我们沉默像羔羊,而当上帝的名受到威胁时,我们则勇猛像狮子。
但人的本性常常反其道而行。当我们自己被冒犯时,总是凶猛如狮子,而当上帝的名被侵犯时,我们则沉默像羔羊。
然而,当上帝成为真实的存在,我们也真实地活在祂面前时,我们的名就无关紧要,唯有上帝的名和荣耀才是我们看重的。
——巴特尔·埃尔斯豪特(Bartel Elshout)
(五)
温柔从我们倚靠神开始。因着倚靠神,我们就把自己交托给他。一切忧虑、挫折、谋划、关系、工作和健康都卷拢给他。然后我们耐心地等候他的回应,我们相信他的安排、能力和恩典是荣耀他自己、让我们得满足的最好方式。
信靠神和将我们的忧虑卸给他并耐心等候他,会带来这样的结果:我们不会很快地向怒气让步。相反,我们会像摩西,把怒气和个人的问题交给神,让他为我们辩护――如果他选择这样做的话。
又如雅各说的,在这种安稳的信心之下,我们会慢慢地说,快快地听。这样我们会变得很理智且愿意接受劝诫。
温柔的人热爱学习,珍视朋友的劝诫。当他要指出一个人的罪或错误时,他首先省察自己同样在罪的试探当中,他对身在罪中感同身受;并且他全然依靠神的恩典。
温柔自始至终都来自上帝的恩典。所以,无论何时,我们看见一个温柔的人,就当把荣耀归于神。
——派博(John Piper)[出处]
(六)
耶稣说这些“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这与一些人预期的刚好相反,他们认为温柔的人必会一事无成,因为人人都藐视他们、欺压他们,甚至践踏他们。只有坚强、傲慢的人,才能在挣扎求存中赢得胜利;弱者注定失败。虽然神早已把应许之地赐给以色列民,他们还是要为所承继的产业争战。可是,我们从基督里承受的属灵产业是温柔,不是武力; “我们若属基督,万事都属我们了”(参林前3:22)。
在今天的社会里。这原则仍可通行。心里没有神的人虽然可以自夸,但他们连自己真正拥有的东西也无法捉得住。另一方面,柔和谦卑的人虽然受到剥削和压迫,但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人能与基督同活同掌权,他们可以享受和“拥有”属于基督的地土。“到复兴的时候”(太19:28),他们将要承受“新天新地”(彼后3:13;启21:1)。
因此,基督的道路和属世的道路迥然不同;每一个基督徒(即使跟保罗一样“一无所有”),都可自称“样样都有”(林后6:10)。正如斯提亚所说,“放弃权利就是统管世界的方法”。
——斯托得(John Stott)
(七)
温柔的人将承受地土!这句话是从诗三十七篇十一节引用来的;对于如此盛行于当今的物质主义哲学,这话是一个惊人的反驳。然而,这个继承产业的福分至少在两方面是真实的。
第一,只有真正温柔的人才会满足;他的自我不会如此膨胀,使得他总是认为自己应该拥有更多。第二,在基督里他已经看见自己“样样都有”(林后6:10;参:林前3:21-23)。以这种永恒的眼光,他能够成为温柔的人。
而且,有一天他要承受丰满的产业,那时他要发现这个福分非常真实地成就了。在永恒里五百亿兆年(如果我可以用时间来讲述永恒的话)之久,神的百姓仍然在欢庆这个福分是确确实实的。在新天新地里,他们将感激,在他们人生最初的几十年里,他们靠着恩典学习成为温柔的人。
——卡森(D. A. Carson)
* 本系列引文主要摘编自以下书籍:马太·亨利《马太福音注释》;莱尔《〈马太福音〉释经默想》;司布真《马太福音通俗注释》;宾克《八福和主祷文》;钟马田《活像基督:登山宝训释义》;侯士庭《幸福真谛》;斯托得《基督教文化的挑战:登山宝训精研》;卡森《主耶稣与神的国度》;迈克尔·威尔金斯《国际释经应用系列:马太福音(卷上)》;巴特尔·埃尔斯豪特《基督徒肖像:八福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