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扎克来信询问关于祷告的问题,他说:“你好,约翰牧师!很感恩能有这个栏目,提供这么好的资源,也谢谢你回答我们提出的诸多难以回答的问题。我的问题是:依您的理解与实践来说,‘不住地祷告’是什么意思?”
约翰·派博牧师的回答:
彻底翻转的生命
让我们把这句话放在上下文里理解,因为上下文里蕴含着重要的信息。《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5节说:“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注意“常”这个字。)
之所以从第15节经文开始查考,是为了让我们看到,当保罗谈到祷告的时候,他关切的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虔诚,而且是对反直觉、反文化的爱的全新呼吁。不要以恶报恶,却要总是向众人行善。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6节说:“要常常喜乐。”当人遭受他人的恶待,或偏待时,“喜乐”不是人本能的情绪反应。因为你遭受的可能是被鞭打、被唾弃或被下在监里。
然而保罗所勾画的是一种令人惊奇的生命状态,是一个奇迹。被恶待,却以善报恶,又常常喜乐。始终如此。总是对那些恶待你的人行善,始终保持喜乐。这真是不可思议。
活在绝对真理中
然后就到了《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7节,扎克所问的“不住地祷告”这句经文。读完前几节经文,这节经文的意思就更加清楚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难活出前面所谈到的“以善报恶,又常常喜乐”的生命样式,那么就“不住地祷告”吧。随后,保罗在5章18节给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不住地祷告”是什么样的。当然,它不仅仅是“主啊,求你帮助我”。我们确实需要神的帮助才能活出这样的生命。但他接着说:“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
关于这句经文的上下文,让我们记住两点。一是 “常常”和“凡”。“常善待众人”、 “要常常喜乐”、“常常祷告(或不住地祷告)”、“凡事(或在任何情况下)谢恩”。另一点是基于上下文观察而深入 “如何行?如何活出来?”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常常善待众人,即使他们从未善待过你。怎么做呢?要常常喜乐。不是基于别人对待你的方式,而是在此之外找到你喜乐的缘由。这又怎么做呢?不住地祷告。怎样不住地祷告呢?要常存向神感恩的心。
三重含义
因此,在这样的上下文语境中,“不住地祷告”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正是扎克所问的。在这里,我至少看到有三重含义。
1.倚靠圣灵
首先,这意味着,倚靠圣灵贯穿于我们所行的一切事中。这就是祷告的本质和核心——倚靠。所以,即使我们并非有意识地用言语向神祷告,我们对神也有一种深深的、持久的倚靠,这种倚靠已融入我们信仰的本质之中。
我们正在这个意义上向神祷告。我们一直在经历灵里的倚靠,我想,神所造的这种倾向正是神重生一个基督徒的核心所在。
2.反复地、经常地祷告
“不住地祷告”的第二层意思是反复地、经常地祷告(我想这可能是保罗在此处想重点表达的的意思)。我的依据是他在《罗马书》1章9节中使用 “不住地”一词(希腊文 adialeiptōs)的方式。请听他是如何用同一个词来表示“不住地”。他说:“我在他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事奉的神,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adialeiptōs)提到你们。”
此时,我们可以肯定,保罗在他的祷告中、生活中或讲道中并不是分分秒秒都提到罗马信徒。因为他也为着罗马信徒以外的很多事情祷告,也谈到许多其他的事。但是,他一次次地、经常地提到他们。所以他说:“我不住地提到你们。”
这并不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口头上、脑海中提到他们,而是说每当他跪下来祈祷时,他们就反复出现在他的祷告中,常常被提及,从未被遗忘。这基本上就是我认为他所说的“不住地祷告”的意思——反复地、经常地祷告。
3.坚定不移
我想保罗要说的第三层意思是:不放弃祷告。“不住地”意味着,当你遭遇人生的某个困境时你不应该说:“祷告一点用都没有。我决定放弃,不想再继续祷告了。” 这样的话与“不住地祷告”是完全背道而驰。“不住地祷告”意味着:“千万不要放弃祷告,千万不要落入这样的光景。”
所以,常常喜乐的秘诀是不住地祷告——也就是持续地倚靠神,反复地、经常地向祂呼求。永远不要放弃向祂寻求帮助。你每天都要反复来寻求祂,常来到祂的施恩座前祈求。让对神的渴慕和感恩成为你心灵的常态。
操练祷告
最后一点,我认为有一件事极为重要,也许这会给你带来帮助,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操练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祷告,好使这种“不住地”祷告保持活力。我已经听够了太多的人说,他们想顺其自然地祷告。他们希望一直活在祷告的灵中。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固定的祷告时间。他们说,这是律法主义。
我认为这很荒谬,并不符合圣经。因为这根本行不通,如果他们足够了解自己,他们也应当意识到这点。只有刻意操练的、有规律的祷告时间,才符合人心的运作规律,使我们能够享受每时每刻、随时与神同行。
旧约中的义人但以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以理在他人生中多个关键的危难时刻,都向神献上即时的祷告:“主啊,请帮助我!人所问我的问题,是我不知道的。”
但以理随时与神同行的生命状态是从哪里来的呢?《但以理书》6章10节说:“但以理知道这禁令(即除王以外,不得向神或向人祈求什么)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
这就是他的祷告模式。在危难之时,他也继续他的祷告模式,每天三次有规律地祷告:“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所以重点是,在但以理的生活中,操练(一天三次)祷告和随时与神相遇是结合在一起的。我想我们也应该如此。
如果我们希望按照保罗呼吁我们的那样日夜不住地祷告,享受与神不断地相交,并常常来到祂面前,我们就需要培养有规律的祷告生活。
[本文来自https://www.desiringgod.org/,由渴慕神事工授权,八福翻译、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