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恤人的人有福了 | 再思八福(5)

”再思八福”是一套默想材料。我们邀请你借助这些材料,用10天的时间,来深入思想“八福”(太5:3-12)。

相关链接: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

以下是第6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鼓励你采用下面的三个步骤来默想“第五福”

(一)花点时间自己默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这句话。

借助一些问题来更多思考这句话。比如,想一想:这句经文是如何描述有福之人的?有怎样的应许?这里如何展现蒙福之人与赐福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福分的描写与八福其他的描写有何关系?以及,这句话和你自己有何关联?等等。

使用不同译本的译文,反复阅读或朗读这句话。让自己的心思意念更多沉浸在这句话里。留意这句话带给你的感动,向自己说明它如何及为何感动了你。

(二)阅读下面摘引的文字,来更多思考这句话。

以下的七段引文都与“第四福”有关,出自不同的作者,你可以一边阅读,一边留意找到能够启发你更深入思考的文字。

与你想法相似的地方,你可以看看所读的能否给自己带来更深入和更具体的思考。与你想法不同的地方,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提醒或突破。

当然,你不需要完全认同他们的每一个看法;若是读到特别让你困惑或是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记出来,以后再处理。目前的重点是,借助作者们的洞见来帮助自己更多“进入”这句经文里。

(三)简要记录一下自己默想这句话的收获。

这句经文以及你读的相关文字,在今天给你什么感动、提醒、激励或是安慰?这些感动会激发你怎样向神祷告?或是会催促你在生活中如何应用与实践?……

用类似上面的这些问题来向自己提问,然后把你的回答简要记录下来。或者,你也可以采用任何自己习惯的方式来整理总结自己的收获。

我们也鼓励你,在合适的时机,将你的默想收获与人分享。


以上的三个步骤,你可以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进行,让自己的心思聚焦在“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这句话上。

或许,将这三个步骤分散安排在一天不同的时段完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操练持续不断地默想这句经文。

无论如何,都愿你今天从这句经文得着真实的益处。

(一)

他们赦免人,他们得到赦免。他们用爱心来判断,他们将不被定罪。他们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们有需要的时候要得到帮助。我们怎样待人,神也要怎样对待我们。有一些人要努力克服他们的吝啬来善待别人,但是蒙福的不在于行出一件善行,而在于有怜恤人的心。跟从耶稣的人必然要是怜恤人的人,因为他们已经得到怜恤,怜恤已经得到他们。当我们盼望那日主的怜恤,我们今天就必须显出怜恤。

——司布真(C.H. Spurgeon)


(二)

那些敬虔而慈善地同情、帮助、救主可怜之人的人,是怜恤人的。一个人虽然不富有、并缺少资源,但却可能是怜恤人的人;神悦纳人愿做的心。我们不仅要耐心地忍受我们自己所经受的苦难,而且,我们必须也要因着基督的同情,而同情那些遭遇患难的弟兄姐妹。

我们要同情和帮助他人的灵魂;怜悯无知的人、教导他们;怜恤不小心的人,告诫他们;挽救那些在罪中的人,把他们像从火中拉出来一样。我们要同情那些身处愁苦之中的人,安慰他们;对于那些软弱的人,我们不要过于严厉苛责;对于那些身处贫困和缺乏的人,我们要供应他们;这些事情,如果我们拒绝去做,那么,不论我们的借口是什么,我们就是没有同情心了。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我们对人的怜恤,是我们对神的爱的证据。若我们对任何人有所益处,那么,这也是令我们自己满足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最纯洁、最美丽的喜悦之一,就是在行善之中的喜悦。

——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


(三)

向别人施怜悯不会使人赚得进天国的资格,正确来说,这是一种内心的态度,使人开放自己接受耶稣天国福音里所宣讲的怜悯。宗教领袖不能接受神的怜悯,因为他们满足于自己在宗教上的成就,认为自己不需要怜悯。

耶稣门徒从这个福分中学习到,神对良善的要求总是带着怜悯。想起弥迦书的经典语句说:“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

领受怜悯的人,会对人表现出怜悯,这个主题在饶恕人的比喻中,福音书作者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再次强调(太18:3)。真正的门徒经历神怎样施怜悯宽恕这个不配的罪人,于是产生莫大的感激,并深深体会到宽恕,然后就会向其他不配的罪人施予同样的怜悯。

——迈克尔·威尔金斯 (Michael J. Wilkins)


(四)

八福中的每一福都是上帝的祝福在先,然后,这祝福在我们身上产生的效果就接踵而至。人的生命会显露出上帝有没有祝福的证据。

是上帝先对我们有饶恕、有怜恤,然后我们才能向其他人生出饶恕、怜悯。这个顺序绝对不会倒过来!是上帝先赐予恩典、改变了我们的生命,然后,我们才能成为施予者,将上帝的恩典再分享给其他人。

人与上帝的交通,能让人与人之间生出同理心、仁慈心、亲善的态度,以及怜恤同情,这些都是从生命泉涌而出的情感,好像绿洲上的溪流一样,滋养着土地。我们若有怜恤之情,乃是因为基督的怜恤已改变了我们的心。

——侯士庭(James M. Houston)


(五)

怜恤是怜悯的基督内住在我们里面自然、也是必然的结果之一。我们身上的怜恤不能时时如此行,有时会因属血气的放纵而受到阻挠。但纵观一个基督徒品格的概貌及其生命的主流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怜恤是一个新人不可否认的特征。

使徒保罗在罗马书12章8节,就如何操练怜恤之心给出了重要指示:“怜悯人的,就当甘心”如此行。虽然这里直接涉及的是捐钱资助贫苦弟兄之事,但这一爱心原则却可以真正应用于如何关爱受苦之人。

当甘心施怜悯,为此怜悯人的不但自愿如此行,而且这样做的时候也充满喜乐。他为受助之人的情感着想,排解受苦之人的忧伤。正是这种心甘情愿的态度,使得怜恤人的行为最有价值。最富表现力的希腊语指出,正是充满喜乐的热心与心情欢快的亲切,使得来探访的人好像一束阳光,温暖着受苦之人的心田。

——宾克(Arthur W.Pink)


(六)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此,如果你想要得到祝福,你就必须抵挡宗教和世俗琐事的捆绑,并将你的生命贡献给律法中更重要的事:公义、怜恤、信实。怜恤不是无关紧要的琐事,它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神要我们保持警醒,免得我们欢欢喜喜地抱着电视机过日子,却从不去思考该如何怜恤别人这样的大事。

耶稣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太9:13)

在琐事缠累中变得冷漠是危险的,无论是世俗的琐事,如看太多的电视,还是把你的精力耗费在一些闲暇爱好或者宗教琐事上。什么是宗教琐事呢?可能是任何的宗教活动,从讲道到祷告、从教导到“什一”奉献――任何不能培养我们关注生命中其他重要事情(比如怜恤)的宗教活动都是宗教琐事。宗教活动是否美好在于我们是否能看到不幸、生出同情、给予帮助,甚至怜恤我们的仇敌。

——约翰·派博(John Piper)[出处]


(七)

什么是“怜恤”?我想要阐释这个词的最佳方法,是拿它和恩典比较……

我认为这两者最大的分别是:“恩典是特别与落在罪恶中的人有关,怜悯则是特别与落在忧伤中的人有关”。换言之,恩典是看到整体的罪,而怜悯是看到罪的后果。因此怜悯是带着怜恤的意味,希望能消除人的痛苦,也因此,怜悯是怜恤加上行动,这才是怜恤的主要意思。

基督徒应有怜悯人的心, 当他见到别人落在忧伤之中,便会怜恤他们,渴望使他们脱离忧伤。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对落在忧伤痛苦中的人,我们内心要有同情,外表要有行动。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新约圣经中好撒玛利亚人的例子,或者神差他爱子来到世间这个更完美的例子。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若有人说,除非你有一颗饶恕人的心,否则便不会真正蒙饶恕,那是一种严重而带点可怕的说法。事实上,当神的恩典带著饶恕进入我们的心,便使我们成为一个怜恤人的人。因此,倘若我是一个蒙饶恕的人,我便懂得饶恕别人。

没有一个人生来便有饶恕人的心,倘若现在你已有这样的心,唯一的原因是你已见到神在你身上所作的事,尽管你是如此不配,于是你说:“我知自己是真正蒙饶恕,因此我也要真正饶恕别人。”……因为他们已得着怜悯,所以他们便成为能“怜悯人的人”。当我们在尘世生活时,很容易会落入罪中,但每一刻需要怜悯的时候,我们都得了。

是神的恩典使我们能怜悯人,因此倘若我们不怜悯人,解释只有一个,便是我们从没有明白神的恩典和怜悯。

让每个人省察自己。我不是要问你正过着怎样的生活,也不是要问你是否会做这样、做那样的事情,更不是要问你是否对神的家感兴趣。我只是要问,你是一个能怜恤人的人吗?你是否为每个罪人感到难过,即使那个罪人曾冒犯你?你对在这尘世上,肉身上和在撒但权势下成为牺牲者,成为受蒙骗的人,有存一点怜悯的心吗?这便是一个考验,“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钟马田(D. M. Lloyd-Jones)